当前位置:首页 >平台新闻

平台新闻

灌区春景 | 湖南桃花江灌区管理局数字赋能农田好“丰”景

发布时间:2025-04-02

鸟瞰桃花江水库大坝


春意渐浓,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灌区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。灌水渠内清水潺潺,机耕道上农机穿梭,数字孪生平台总控室里数据跃动……通过工程建设与信息化赋能的“双轮驱动”,桃江县桃花江灌区管理局正为春耕春灌筑牢坚实保障。

民生工程筑基畅通农田“生命线”

桃花江灌区位于桃江县境内,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。依托桃花江水库及周边水系建设,经过多次扩建与现代化改造,灌区水利工程覆盖县域内多个农业主产区。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约27.1万亩,通过稳定灌溉保障了粮食安全、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,同时兼具生态保护与民生服务功能。灌区工程的高效运行对巩固洞庭湖 区“鱼米之乡”地位、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过去,浮邱山乡枳木山村的1100余亩农田因排水不畅长年沦为“沼泽地”,单季 稻亩产仅三四百斤。2024年,桃花江灌区管理局启动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,为枳木山村新建排水沟1500米、机耕桥及人行桥9座,清淤排水沟11.87千米,并全面改造机耕道。如今,该村农田全面恢复耕种,双季稻种植面积达110余亩。

桃花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总投资3.219亿元,覆盖全县11个乡镇、87个村,累计提质改造渠道106.55千米,新建巡渠道路75.138千米,完善干支 渠附属建筑物732处。3月底工程全线通水后,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,改善灌溉面积 28.7万亩,为粮食安全注入“硬核”支撑。

数字孪生赋能保障灌溉精准及时

在夯实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的同时,桃花江灌区管理局积极构建数字孪生平台,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、Al (人工智能)技术及水利专题模型。平台集成280余处监测数据,系统构建“天空地水工”多层次立体感知网络,实时监测灌区降雨时空分布、水库和渠道水情、灌排建筑物工情等20余项要素,深化各类数据资源整合和多源信息互联互通,强化数据底板支撑能力,水情响应速度提升80%。

在此基础上,桃花江灌区管理局围绕水源水库供水和防汛调度、灌区渠网供水调配、区域旱情预测3项业务需求,构建“供-用-调-仿“一体化预测和决策模型,科学研判水量供需平衡关系和旱情态势,自动生成灌溉调度方案,动态预演供水演进过程,提高灌区水资源的精细调配和高效利用水平。同时,围绕”业务场景化、工作流程化、办公精简化"的核心思路,建成以灌区“一张图"为主要载体的综合业务平台,高效支撑水情监控、工程管理、用水调度、水旱灾害防御等日常管理工作。今年春灌期间,系统通过智能分析农作物的需水过程和水库来水供水状况,联动调整各级渠道和闸门供水方案,减少渠道弃水500万立方米,保障了24万亩农田的及时灌溉。

综合效益凸显保障灌区农业安全生产

工程与技术的深度融合,让春灌更高效、更智能。枳木山村农业专干吴尚林感 慨:“以前种田靠天吃饭,现在灌溉排水畅通,手机还能看水位,心里踏实多了!"据了解,目前,桃花江灌区管理局已开展春灌供水500万立方米,动态制订供水方案12套,有力保障了灌区农业的安全生产,未来将进一步深化Al算法应用,持续迭代模型功能,不断提升灌区管理水平,打造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“智慧灌区 大脑”。桃江县桃花江灌区管理局局长杨攀表示:"我们将持续推动数字孪生灌区建设,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水支撑、水保障。"


来源 | 中国水利报

依托单位: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
版权所有:国家灌排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

联系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0号 邮编:100048

联系电话:010-68786004 邮箱gpbztg@gpbztg.ntesmail.com

京ICP备20020346号-2